“特征肽檢測法”、過程分析技術(PAT)、蜘蛛手、基因組測序、RFID溯源系統、阿膠產品新功效應用研究……11月18日,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東阿阿膠科研成果交流會在東阿舉辦,共享近年來的科研成果,向外界解密傳承近3000年的道地藥材——阿膠中的“黑科技”。
傳統意義上的中藥上品阿膠,背后竟也蘊藏著不少“新鮮的”現代科技元素。據了解,此次科研成果交流會的舉辦,也是希望改變人們對傳統中藥的固有認知。
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周祥山表示,阿膠是中國最早的生物制藥之一。為更好研究這味中藥,保障產品品質,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來,不斷地加強膠類產品科研,研發了包括羥脯氨酸控制、鉻元素檢測、DNA鑒別等方法在內的“阿膠質量標準體系”,能夠查出阿膠產品中是否摻入革類、碎皮等雜質,加強了對阿膠質量的監控,為保證產品質量、規范行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現場,周祥山介紹說,東阿阿膠2002年建立了驢皮DNA鑒別標準;2008年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從阿膠成功提取DNA及DNA真偽鑒別,并獲得4項中國發明專利;2012年,與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合作,發明阿膠質量標準“特征肽檢測法”,2015年被國家藥典收錄。
除在阿膠行業本身質量把控、品質提升上顯露科技力量,近些年來,眾多科研機構和醫學、藥學等領域的專家,也借用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深入分析阿膠這味中藥上品的醫藥效用。
通過十余年科研,專家學者發現阿膠及相關產品在防治細顆粒物造成的肺功能損傷、治療卵巢功能不全促進備孕保胎、提高運動員抗疲勞能力、復方阿膠漿經期保健等方面的藥理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靳洪濤,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研究合作中心教授孫祖越、周莉,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張日輝,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研究員張瑩瑩,在當天會議現場分別發布了上述四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孫祖越表示,其所在團隊經過四年的科研,已經申請了阿膠在制備治療卵巢功能早衰、不孕不育、閉經三種癥狀的藥物或保健品中用途的專利,專利正在實質審查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最好的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在當天的交流會上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東阿阿膠開始在阿膠藥用價值方面加大科研投入,通過現代醫學公認的科學語言解釋中醫藥的傳統瑰寶,“讓世界愛上中醫藥”。
據了解,十幾年來,東阿阿膠先后制定了全國首部阿膠工藝規程,在同行業率先將指紋圖譜用于生產過程控制,建立了基于近紅外及自動化控制的全過程在線質控系統,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從阿膠成功提取DNA及DNA真偽鑒別和“特征肽檢測法”;利用RFID溯源系統,建設全產業鏈追溯體系;還建立了世界唯一的黑毛驢繁殖中心,進行驢基因組研究等技術研發。
秦玉峰說,東阿阿膠一直都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自己接過阿膠技藝的接力棒后,開始促進阿膠生產自動化,提高科研投入,將生物制藥技術等應用于阿膠這味具有近三千年歷史的中藥,著力研發的小分子阿膠,生物利用度提升3.5倍,現已獲得美國、日本、韓國發明專利授權。
為使阿膠最大限度服務于消費者,東阿阿膠還建立了體驗工廠和熬膠平臺,推廣阿膠養生理念,精準連接阿膠產品和消費者。秦玉峰介紹說,東阿阿膠堅持“顧客變游客、游客變顧客”,建立體驗工廠平臺,按照國家5A級工業旅游標準設計阿膠世界,創造出值得回憶、令人難忘的體驗活動,打造體驗旅游新模式。
秦玉峰在交流會上還特別介紹了升級到4.0時代的熬膠平臺,“熬膠平臺、養生顧問扮演著東阿阿膠文化和價值傳播者、轉化者的重要角色”。目前,東阿阿膠在全國配置熬膠平臺設備4009臺,迷你打粉機50000套,養生顧問1155人,由單一的售后服務功能,向綜合的品牌、產品、消費宣傳、顧客體驗和開創的功能轉型。“東阿阿膠試圖向受眾傳遞和深化阿膠養生滋補價值認知,傳播阿膠使用方法,將阿膠打造成日常滋補的選擇,進入高端消費者內心,引導消費,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
從工業技術革命創新,用現代化工業技術、小分子生物制藥技術取代傳統守舊的生產形式,到管理理念創新,用文化營銷喚醒民族集體記憶,挖掘產品的文化內涵。秦玉峰希望,“為具有近三千年歷史的阿膠插上科技的翅膀,讓壽人濟世的理念借助高新科技力量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