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毛驢產業,“馱走”了真貧
養毛驢真能脫貧?5年前,當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長勝村以毛驢產業為抓手開展幫扶工作時,村民董景新認為這些“外來的和尚念不好經”。“毛驢家家養,套犁能犁地,套車能趕集,但就是沒見能賺錢啊!”
董景新說,這兩年他沒少帶著村里的鄉親“窮折騰”,貸款養牛養羊,包地種莊稼種果樹,但市場似乎老和他們“過不去”:年景好的時候,產量高了,但價格下來了;年景差的時候,價格高了,但產量下來了。這個“怪圈”,他們始終沒跳出來。
“東阿阿膠蒙東遼西天龍牧業總經理張向陽給我們算了筆‘養驢賬’,聽完我就下了養驢的決心。”老董介紹,“養驢賬”是這么算的:養頭母驢,驢駒能收入5000多元,驢奶能收入4000多元;養頭育肥驢,育肥期一天長一斤多肉,一年凈收益可達1000元……一頭驢就是一家“小銀行”!這讓老董動了心,但以前發展產業賠本的經歷仍讓他心有余悸。“如果穩賺不賠,我就干!”和張向陽說完這句話,老董自己都臉紅了。“只要你驢養得好,你就穩賺不賠!”張向陽硬氣地回答。
張向陽底氣何來?原來,經過多年實踐,東阿阿膠已經為貧困群眾量身定制了一套“保姆式”養驢扶貧模式:上游提供良種和技術,中游提供各類服務,下游保障市場收購,全程解除貧困戶養驢難題。
事實上,貧困戶還有個難題:缺少啟動資金。張向陽介紹,東阿阿膠推出“金融租賃”和“活體質押”模式,即公司根據貧困群眾的請求,按雙方的事先合同約定,向貧困群眾提供指定的母驢,貧困戶只需支付一定的租金,就能獲得一個時期內母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同時,東阿阿膠還給毛驢上了保險,毛驢遇到保險責任范圍內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疾病,貧困戶由此遭受的損失能得到補償。
“保姆式”養驢扶貧模式讓老董們沒了顧慮,甩開膀子干起來。敖漢旗全旗3.85萬貧困人口,目前已有1.2萬人通過養驢脫了貧。四道灣子鎮四德堂村徐永章老漢就是其中的一位。前幾年因老伴患病欠下10多萬元債務,他們家只能靠政府和親友救濟勉強維持溫飽。2014年,東阿阿膠公司捐給徐永章5頭毛驢養殖,這幾年老徐年均凈收入5萬多元,順利還清了債務,甩掉了“窮帽子”,養殖規模也發展到10頭可繁母驢和10頭小驢駒,毛驢資產達到15萬元。
截至目前,東阿阿膠牽著“扶貧驢”帶動全國養驢戶增收180億元,惠及1000余個鄉鎮6萬多貧困人口。
毛驢一股子倔勁,不“馱走”貧困不歇腳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貧困地區發展條件最差,貧困群眾發展能力最弱,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發展產業幫助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難度著實不小。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秦玉峰,帶領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事們,牽著毛驢幫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馱走”貧困,奔向小康,走出了一條堪稱樣本的產業脫貧之路。
老秦說,要學毛驢那股子倔勁,不“馱走”貧困不歇腳。長期以來,東阿阿膠公司為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貢獻力量。毛驢全身是寶,東阿阿膠在貧困地區全產業鏈布置毛驢產業,極大程度地發揮了毛驢的“扶貧價值”。
細看東阿阿膠“扶貧驢”產業分布圖,發現這些產業遍布全國深度貧困地區。如期脫貧,必須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這場硬仗。打硬仗,必須要有“硬拳頭”;啃“硬骨頭”,必須要有“好牙口”。東阿阿膠扶貧人顯露出來的倔勁兒,讓秦玉峰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前些年,東阿阿膠應邀幫助新疆改良毛驢品種,幫助牧民發展毛驢扶貧產業。作為公司業務骨干,王懷利被派到了一線。養殖場剛開工時,連宿舍都沒有,王懷利和牧民住了7個月的“地窩子”——在戈壁上挖1米多深的坑,晚上睡覺時蓋上塑料膜,白天氣溫十幾攝氏度,晚上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養殖場離最近的村莊都有10多公里,周圍基本都是維吾爾族同胞,由于語言不通,沒人可以交流,當王懷利回公司總部述職時,語言表達能力都大幅下降。“當時我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秦玉峰動情地說。
苦,沒嚇倒山東漢子;難,沒壓倒東阿“驢倌”。為讓毛驢產業惠及更多貧困群眾,秦玉峰每年數十次深入最偏僻和貧瘠的地區,實地考察養驢扶貧情況。東阿阿膠的扶貧人牽著毛驢不顧路遠,不畏艱辛,幫扶貧困群眾實現物質脫貧,同時也以自己的辛苦付出給貧困群眾送去了精神食糧。東阿縣向陽紅黑毛驢養殖場養殖戶張金英深有感觸地說:“東阿阿膠公司不僅幫助我們養驢脫了貧,他們員工身上的吃苦和拼搏精神,也在激勵著我們。”
完善扶貧模式,帶領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苦干還要巧干,做好毛驢產業扶貧,需要創新體制機制。
秦玉峰自喻是全國最大的“驢倌”,這些年他最費心的并不是為阿膠找銷路,而是如何養好毛驢。“養好毛驢,既能為廣大貧困群眾帶去真金白銀,也能涵養驢皮資源,為阿膠這個傳承了近3000年的民族產業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把毛驢產業打造成一個能幫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扶貧產業,成為秦玉峰的夙夜之思。
為毛驢爭“待遇”。“為毛驢產業奔走,就是為貧困戶可持續增收爭未來。”秦玉峰介紹,作為山東省人大代表,2008年以來他在省兩會提出“為毛驢爭待遇”的相關提案達22項。在他的廣泛呼吁和積極努力下,2015年以來,先后有近900家黨政企事業單位5000余人考察養驢扶貧項目,有15省68市縣與東阿阿膠簽訂了毛驢養殖戰略合作協議;有9省(區)的17個市(縣)相繼出臺了24個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養驢扶持政策。
為毛驢增價值。東阿阿膠籌建了由天龍牧業、黑毛驢研究院、天龍食品等12個單位組成的推進主體,組建了由20位企業管理人才、19位專家等組成的毛驢資源擴繁推進團隊。東阿阿膠采用“活體循環開發”和全產業鏈拉動,在前端進行良種繁育、提高受孕率等技術研發;在中端對肉、奶等產品深度開發;在市場端建設品牌塑造、銷售網絡和銷售隊伍三大工程,使商品驢經濟價值增加6倍以上,單頭毛驢收購價格3年增長了3000元。
為養驢脫貧尋找好模式。經過多年實踐,東阿阿膠探索出了一套精準扶貧“戰法”。依托國家黑毛驢繁育中心,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2016年東阿阿膠與聊城市政府共同出資6000萬元,建設100個標準化扶貧養驢場,養殖基礎母驢6萬頭,可帶動當地300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推廣“政府+金融+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的產業化養殖模式,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投資毛驢養殖,惠及更多貧困人口。在敖漢旗,東阿阿膠推廣這種養殖模式,帶動當地毛驢存欄增長1倍,近3年為養殖戶增收20億元。
打造“毛驢希望鄉村”。東阿阿膠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后興隆地村投入300萬元進行新農村改造,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建設“毛驢希望鄉村”;投入1500萬元設立養驢扶貧基金,幫助全村274戶脫貧奔小康,成為內蒙古產業脫貧的標桿。今后,東阿阿膠還將在多地打造此類希望鄉村,扶貧的同時為振興鄉村出力。
讓更多貧困群眾牽著毛驢奔小康,這是東阿阿膠參與扶貧的動力所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留下了一個個扎實的“扶貧驢”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