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倡導“人品與藥品同重”的經營理念和“先一步勝百步”的經營方針,在社區衛生改革中贏得發展先機。
2006年底,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常用藥品“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的改革正式啟動。這是在全國尚無先例的一次改革,涉及著北京市1500萬常住人口,2700多個社區居民的切身利益。通過這一運行機制的改革,要讓群眾享受到三個方面的實惠:一是保證群眾的用藥安全,二是保證群眾基本醫療的用藥需求,三是降低藥品價格,也就是從藥品出廠到銷售實行零差率,取消過去的出廠、批發、零售差價,讓利于百姓。
在此次北京市實行社區常用藥品‘零差率’改革中,北醫股份有幸成為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藥品一級配送商,承擔了15個區縣的藥品統一配送任務。起初利潤非常少,許多人認為對提高企業的效益沒有好處,純粹是一項民生工程。然而,經過兩年多的運作,北醫股份在服務社區改革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10億元的市場,而且利潤有了較大提升。
服務民生助力北醫提升競爭力
早在四年前,北醫股份陳濟生董事長就敏銳地覺察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她認為,傳統的經營模式、用藥習慣和采購方式將發生根本改變,一場醫藥流通領域里新的挑戰即將全面展開。
當時,很多干部、員工對公司的這一重點工作轉移不甚理解,認為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陳濟生分別在干部會議和年度工作會上,把醫藥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和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單一發展存在的風險結合起來進行分析。通過反復的分析和宣講,廣大干部和業務骨干的觀念有了很大轉變,使公司戰略成為全體員工共同追求的目標。
當年11月,在北京市政府社區藥品配送服務招標中,北醫股份憑借規模、質量保證體系、經營管理水平,特別是現代物流技術與信息化、配送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奪得第一名,成為2007年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一級藥品配送商。
“六大措施”布局社區藥品配送
312個品種、923個規格的中標常用藥涉及300多家生產企業,其中400多個規格品種是北醫股份首營,而從與這些廠家簽訂配送協議到供貨、實行統一配送僅僅有幾天的時間。
北醫股份面對的是15個區縣17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了解決社區藥品物流配送的問題,他們采取了六大措施:第一,明確這是一項改革的政治任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必須全力以赴完成。第二,采購部門與各中標生產企業聯系,準備3倍以上的庫存。第三,做好對社區客戶、品種編碼、數據的維護,與市衛生局網絡信息接口,確保信息暢通、訂單傳遞及時;第四,公司所有外勤人員到15個區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需求;第五,物流配送中心做好揀選設備、人員、車輛的配送準備;第六,召開14個區縣二級配送商協調會。
設立配送周轉庫縮短藥品供應鏈
然而,由于實行“零差率”,藥品平均降價20%以上,使社區百姓對藥品的需求激增,15個區縣都處于藥品供不應求狀態,社區的要貨量出乎北醫股份的意料,僅12月末的一天要貨就達到2萬余筆。面對重重壓力,北醫股份董事長陳濟生連夜召開各分公司經理會,分析存在問題,找出解決辦法。
她一方面向政府薦言獻策,在14個區縣設立配送周轉庫,解決藥品供應鏈過長的問題,由北醫股份配送整件藥品,由各區縣二級配送商分別拆零配送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保證供應及時。另一方面改進自身的業務流程,從人員、網絡、貨源等五個方面保證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藥品供應,及時解決磨合時期在配送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受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歡迎。
藥品配送“零差率”獲可喜成果
在這以后的兩年時間里,北醫股份不僅圓滿完成了社區藥品配送任務,而且積極開展社區醫生培訓工作,先后舉辦培訓會近百場,培訓社區醫生和鄉村醫生2萬多人次,以專家講授、內容豐富、貼近社區的特點贏得了社區主管部門和社區醫生的廣泛好評,也提高了北醫股份的品牌影響力。
由于供應及時和服務周到,北醫股份在北京15個區縣的社區銷售總額穩步提高,2008年社區銷售額達10.1億元,比2007年的增長22.7%。客戶在鞏固原來170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同時,又增加了1620個農村衛生室。
2008年12月,北醫股份與15個區縣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了新一輪的《藥品集中采購購銷合同》。
作者:許嘉平